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抠门夫夫种田记> 第17章 第 17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第 17 章(1 / 2)

第十七章焦灼的沈老二

“你们再推辞,我们娘俩真不敢请你们帮忙了。”

那几个汉子互相瞧了几眼,见刘氏态度坚决,也知道推辞不过,便答应了下来,约好了第二日一早就开工。只是说了,既然沈慕家要给钱管饭,他们便不带儿子们来了——总共盖一间屋,来十好几个人,不知道的以为是来蹭饭的呢。况且人多了,就沈慕和刘氏两个人,做饭也忙不过来呀。

便约定了连村长沈青山在内一共八个人来帮忙,都是干活利索不偷懒、有丰富盖房经验的老把式。此时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便有几个人跑去那块宅基地上,把大块的石头什么的先给刨出去,地面收拾平整了,第二日开工也方便。

又有几人说好了待会儿一块儿去河边挖些黏土来。

沈慕和刘氏也在家里收拾些家什,到时候放到新屋里去给宋柏用,也不必花钱再买新的了。这钱呐,能省一文是一文。

虽说村里人都以为他家家底丰厚,连老宅都眼红,可其实也就是个面儿上光。沈慕家这房子盖的着实精致,全部都是青砖砌的,连柴房、厨房都不例外:三间正房,沈老大和刘氏住东屋,沈慕住西屋。厨房挨着东屋,茅厕则在屋后。前院东边两间相连的厢房一大一小,大的放粮食,小的放柴火。西边的地儿空着,和要给宋柏盖的新屋正好一墙之隔。

而屋顶,无一不是用的瓦片。虽说是用的价钱便宜的红瓦,还是烧制颜色不均匀的次等红瓦,可村里人用的都是席子和稻草毡的屋顶呢。

当初上瓦片前,刘氏心有巧思,还特意把那些烧制的不均匀的、颜色有深有浅的瓦片给挑拣归类摆放,最后铺出来的瓦片竟是渐变色彩一般,很是漂亮。

不过家里用的一应物什倒确实比一般农家精致。沈老大夫妇都是读过书的人,审美意识高于一般村人,且很有生活情趣,不像村里一般人家的物什,能用就行。这在村里其他人眼里,便是家中有钱、贵气的象征。

沈慕盘算的好。若是老宅真的欺上门来,他和宋柏的亲事掀了出来,就把外头新盖的那间土胚房用来放柴火,自家院子里那间大点儿的砖瓦的厢房就空出来给宋柏住,小屋用来装粮食。

要是没闹出来,三年后就把西边的院墙拆了重新围,把那间土坯房也圈进院子里来。

家里人口说不得……会越来越多,院子大些总是好的。

沈慕为自己的想法又脸红了。手忙脚乱的把背篓收拾了收拾就往镇上去了。

他们家要管来盖房的人饭食,按照村里头的规矩,这中午的一餐是得有荤腥的。沈慕这便去镇上,割一些肉回来。

也不必多,七八个人割上一斤肉就够了。村里多是这样,切成二指宽的薄薄肉片,和着白菜、红薯炖上一大锅,配上两个粗面馒头就是很好的一餐饭食了。

第二日早上,果然七八个汉子如约而至,且担泥的担泥,铡稻草的铡稻草。刘氏也早早在家熬好一大锅的糙米粥,配上一碟子香油拌腌萝卜丝,热热的吃了就开工。

晒干了的稻草用铡刀切成半尺长,和在稀泥里头,再用木框子拓成长方形,便是草泥砖了。用草泥砖盖出来的房子墙体不容易裂,能住的时候长,农家的泥胚房都是这么盖的。

众人分工明确,一半人挖地基,另一半人拓泥砖,待地基挖得了,泥砖也拓了不少且晒得半干,黏性正好,便可垒起来了。

另有两个人到山上去砍伐树木,拖了木料回来准备上房梁、钉门窗,大家伙儿干得热火朝天。

沈慕则和刘氏在自家的院子里编草席。用芦苇和茅草一起编了厚厚密密的草席,再往上头铺一尺来厚的茅草,就是一个可以防风防寒的屋顶了,这种草毡的屋顶只要茅草厚实、编得细密,防风防潮并不比瓦房差。只是茅草易坏,每年都要勤更修补,不如瓦片,落成了住个十年都不坏的。

七八个壮汉来做活儿盖新屋,动静可是不小。虽说沈慕他们母子两个没有露面,但因着房子是盖在他家宅基地上的,村里人还都是默认了房子是他家盖的。一时间好奇的人不少:这沈老大刚去世不久,怎么这家还有心情盖新屋?

村里人议论来议论去倒是没得到什么结论,不过这事儿却是宣扬了出去。

而沈老二,当然也知道了消息。

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再说垒房子也没必要瞒着人,沈家老宅那边立刻就知道了消息。

沈老二当下就坐不住了。

却说前一日,沈老汉一大早就上沈慕家去要钱了,沈老二那是满心欢喜啊,就等着沈老汉把钱从沈慕手里抠出来,好把自己宝贝儿子给赎回来。

结果左等右等,沈老汉回来是回来了,却是一文钱都没拿回来。还态度大变,言辞中对沈慕居然有些维护之意了。

沈老二都懵了,不知道沈慕给他爹灌了什么迷魂汤。不过他知道的是,沈老汉这一被迷住,那三十两银子不就泡汤了,那他儿子……不,别说是他儿子了,他自己怕都逃不过赌坊的手掌心啊!

沈老二急的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

狗急了还跳墙呢。被逼急了,沈老二一咬牙,这都是你们逼我的!不给我活路,你们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