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阿根廷帝国崛起> 第267章 市政厅迁移小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市政厅迁移小组(2 / 3)

分别是4岁奥丽维娅·赫西和2岁安德鲁·奥苏纳。

夫妇两人本来打算移民英国,投靠父亲的家族,结果普拉里国际的布兰卡市分部以高薪资招聘了乔伊·赫西,而新建立的布兰卡市大剧院也给安德烈亚斯发了聘书,工资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还高。

他们还有打算再生育2—3名子女,其实奥苏纳夫妇非常喜欢小孩,但沉重的经济压力还有对未来发展的绝望,甚至到了要闹离婚的地步。

在布兰卡市的经历让他们夫妇关系重修旧好,布兰卡市对于本地市民有大量发放生育津贴,提供住房补助,本身房价也非常便宜,奥苏纳夫妇已经断绝了移民的想法,并在巴伦银行按揭买了一套高档住房。

安德烈亚斯也成为布兰卡市最受欢迎的歌剧和歌手之一,有不少歌舞团邀请他参加演出,每个月收入翻了好几倍。

他还获得了很多次报社采访,在阿根廷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小赫西和小安德鲁也被送进了一家高档幼儿园。

虽然高档,价格却不贵,减轻了很多夫妇的养育压力。

圣赫塞修建的大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派上了大用场,光是这些学校就可以解决大量就业。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大城市为什么好,除了有大量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也能产生大量的岗位。

释放出来就是非常惊人的。

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吃喝拉撒睡育都有很大的需求。

奥苏纳夫妇的经历在布兰卡市并非特例。

布宜诺斯艾利斯不少优秀人才涌入布兰卡市,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

就算现在布兰卡市有了127万人,工作岗位仍然非常充裕,特别是工厂产生的就业。

而工资水平已经达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平均水准,还拥有低物价指数。

因为比索贬值的原因,其实人工工资并不高,而其他生产成本却低很多,让很多工厂也愿意搬迁到布兰卡市发展,甚至不少工厂公司因此起死回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也让很多打算移民的人,来到布兰卡市发展,还产生了不少新的富豪。

大多数人重新点燃了对阿根廷未来的希望。

经过大规模建设的11家医院统计,1955年布兰卡市的新生儿出生数量超过了4.4万,位居大城市阿根廷第一,很多夫妇为了布兰卡市的福利,挺着大肚子来布兰卡市生产,惊人的千分之37.6出生率,而育龄妇女出生率也有维持在10%左右。

这样的出生率,在有200多万人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比不过,在布兰卡市周围地区,新生儿出生率也非常高,还有的就是阳光农业未来农场这样的地区,以及阿根廷边疆省萨尔塔省和胡胡伊省。

在阿根廷国内失业率飙升的时候,这里充斥着大量的工作岗位,交通也非常便利,阿根廷丰富的铁路交通系统,让布兰卡市这个交通枢纽成为吸引人口的利器。

“失业了?去布兰卡市吧,那里有大量的工作。”

“生活成本太高?去布兰卡市吧,那里物价全阿根廷最低!”

“买不起房,去布兰卡市吧,那里租房便宜,工作三年就可以买房了。”

“子女不听话,上大学太贵,布兰卡市6所大学供你选择,只需要通过考试,学费减免,还可以边打工边上学,减轻负担和压力。”

量产终于引发了质变,光是12月份1个月,就涌入了15万人。

布兰卡市也必须加快开发和发展的力度了,否则无法承接吃下这么大的人口增长,那么将会失去这个大幅度增加实力的机会。

很多工厂和公司的各种工资福利也都是不错。

加上一大批美国、英国公司入驻,给出了不少以美元计价的工资,收入确实比市政厅高上一两倍。

大多数文官离开市政厅,确实都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圣赫塞当初文官考试筛选出来的大多数是有些水平的。

而老资格的老油条,能从奥托时代能一直稳稳当当的坐在这里的,也肯定是有能力的。

真想混日子的,那是赶也赶不走的,而且并非真的什么都不做的,圣赫塞坚持实施布兰卡市政厅文官考核制度,也不在乎一些老油条真的不做事。

……

1956年1月1日,新年伊始,

布兰卡市市长圣赫塞·科恩,在市政厅宣布,布兰卡市市政厅准备进行搬迁到波斯卡区布兰卡市民大街1号。

并在波斯卡区规划了一个大型市政厅,同时开通6条公交专线,短期解决通勤问题。

圣赫塞已经提前选址,早在10月份就已经动工建设了。

他在市政厅周围进行了新的建设,规模可以跟省政厅媲美。

其实原先布兰卡市市政厅的规模确实太小了,修修补补好几次,也不能满足需要。

很多市政厅部门不得不在市政厅之外办公。

布兰卡市人口从十万增加到百万规模。

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

城市治理难度是几何倍数的提升的。

很多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