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收割韭菜从阳神开始> 第一百二十三章不知死,焉知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三章不知死,焉知生?(2 / 3)

想象这样的一座优美的古桃林是由无数的奴隶血泪铸造而成。

通往古桃林的道路上,一个个被刺入麻药的奴隶在托兽的运输下,向着桃林深处走去,在桃林的深处,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渡过小河的奴隶再也无法归来,因此这条小河又被称呼为阴阳两界。

在阴阳两界的交汇处,站立着一个个的司仪,他们穿着神风国古代的华丽服饰,披头散发,在一边用奇妙的古音歌唱着。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奇妙的旋律在四周回荡着,声声哀泣。

他们的脸上却浮现着无比圣洁的面容。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注1)

生与死的分界线,他们用着最残忍的行为唱出最圣洁的歌声。

“箜篌引!”

“竟然是失传千年的箜篌引唱法。”李知行听完了曲调莫名地激动起来。

“李榜眼莫非知道这首歌谣的来历?”珞天南吃了一惊,没有想到会在祭坛上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首歌谣的来历已有数千年了,据说是初代桃神道宗主所留,就连大师兄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这首歌。

没想到李知行竟然会知道。

“中古诸子,以梵子为第一,梵子定六道,论生死,威能无边,以造物主境界堪比阳神。”

李知行亦是震惊不已。

“相传昔日梵子路过河边,见一人物不顾江浪滚滚,为心愿渡河而死,拨动箜篌,梵音唱禅,乃为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但这梵音唱禅乃为古音,天州之地早已失传。”

“不想竟在此处重见天日。”

李知行激动万分,梵子乃儒门第一的圣人,他的唱禅自然是无可比拟的宝物。

“若是听到这唱禅以前,我只有五成的把握渡过雷劫,现在我有九成的把握了。”

“李榜眼,这箜篌引中到底有何秘密?”珞天南瞪大了眼睛,没想到李知行竟然从这禅音中领悟出了了不得的东西。

岂有此理,这是我们桃神道的东西啊。

大乾的读书人都是怪物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是生与死轮回的奥秘,圣洁而伟大,厚重而悲凉。”

“我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桃神祭了。”

李知行这一刻似乎明白了历史发展的脉络。

人类早期的农耕文明,从大地汲取了力量和果实,正如草原上的一首诗歌所描述的那样。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草木的生长,衰朽,复苏当中,早期的人类开始了对于死亡的崇拜。

死亡仅仅是轮回中的一部分,他们歌唱着死亡,也相信自己会像草木那样复生。

这种原始的崇拜,对于死亡的理解与祈祷,刻印在了这首箜篌引上。

神风国早期的文明,大概对于死亡的理解,就像是那桃木一样,即使把人像割麦子一样地杀害,他们也会在埋葬大地以后,得到另外一种形式的苏生。

所以他们毫不留情地进行桃神祭,把人的生命变成化肥,埋葬在大地之中,同时他们也不会认为自我的死亡有多么令人恐惧。

但文明终究是要向前发展,梵子明白了死的真意,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的河流,死者不可复生。

即使号称诸子第一的他,也无法将死者苏生。

梵子在河边唱箜篌引,给了死亡以文明的定义,这个定义是悲。

一种纯粹的,对于生命逝去的哀痛。

因为对于死亡的哀痛,所以爱活着的人,这便是仁的起源。

不知死,焉知生?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若是将死亡进行崇拜,若是将死亡当做恐惧,若是将死亡看做平常,这些都不会诞生关于仁的文明。

“原来我一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李知行喃喃念叨着,他以为九死而不悔,意志如天刀,不惧怕任何死亡与恐惧,便能成为心学的护法金刚。

可他连自己都不爱惜,又怎能去爱护别人,去爱护心学的道统呢。

“请献桃神之灵!”珞天南见李知行走上了祭坛,也不急着询问他领悟出了什么奥秘,让手下献上新鲜砍下来的桃神木,这些桃神木被砍伐得整整齐齐,断口处竟然有血液滴落下来。

那一根根的木头好像是一颗颗的人头,用来向神明祈祷的刍狗,礼器。

宏大的祭坛,圣洁的仪式,血淋淋的桃木,将一切烘托得无比的怪异。

李知行端坐在祭坛中央,感受着桃神木中充沛的魂力,心中一片宁静。

当初与平安论道,棋差一着,但我并不后悔,若不是一念成魔,早已被平安的道理击溃,无法自拔。

如今我要修正自己的道理,纵使神风国的奴隶们是猪牛羊狗,他们的死亡也是一种悲哀,一种悲痛。

所以他的心中一片感激。

谢谢你们。

真的非常感谢。

没有你们的死亡,没有你们的牺牲。

我是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