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行不(1 / 2)

宋春雪跟着三娃和刘春树,来到了县学堂的门口,高高的牌匾上,写着桃林学堂四个大字。

她从前只见过乡学,从未见过县学,看到庄严肃穆又不失气派的大门,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羞怯和自卑。

这里面的都是读书很厉害的人,她一个没正经去过学堂的,连站在这里都惶恐不安。

但是很快,她的心中涌起一股热劲儿,她可以学啊,如今正在学。

虽然之前三娃教过她的忘了个四五成,但三娃跟师兄都说过,勤能补拙。

人家有的七十岁老太太还开始学书画呢。

认字可比书画简单多了。

这样想着,她底气足了不少。

九级台阶,光面的地砖踩上去有些打滑,让人感觉到脚上的布鞋鞋底不够平整。

一踏进学堂的门槛,扑面而来的空气都与旁处不同,阳光格外的灿烂。

见到夫子,宋春雪才知道,三娃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才被夫子留下的。

“宋大娘,你儿子真刻苦,听他说自己是去年后半年才开始读书的,之前九年都在放羊,但我出了些考题,考过之后才发现,这些年他一直都在悄悄读书,积累的知识不比读了六七年的学子差。”

夫子看着高高瘦瘦,皮肤偏白,单眼皮很有韵味,说话时带着清浅的笑意,语调平和,听着就让人舒心。

或许是常年脾胃不和,嘴角有湿白。

“在下姓魏名谦,今后会是江夜寻的主课夫子,若是有什么事,宋大娘可以来找我。”

宋春雪连连道谢,“多谢夫子,以后我家孩子就劳烦夫子照拂了。”

稍稍寒暄了几句,夫子说是要带江夜寻去授课,临出门前,魏夫子随口发问。

“那位谢大人身边的随从,为何会亲自带你们来,你们是有亲戚关系还是……”他问得大方,微微笑道,“在下只是想了解一二,若是不方便可以不用作答。”

三娃主动解释,“我娘之前交粮的时候,被谢大人所救,因为我娘被官员打得不轻,谢大人对我娘印象颇深,一来二去便认识了。”

“谢大人为人随和,在我们这些普通百姓面前没有架子,昨日偶然遇到,大人得知我从未来过县里,便让手下替学生引路。”

三娃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的解释道,“除此之外,并无特别关系。”

宋春雪忍不住满眼欣慰的看向三娃,他真的长大了。

忽然发现,他的个头长高了不少,脊背挺直端正,落落大方。

她的三娃,再也不是那个埋头放羊,沉默寡言,自卑羞怯的乖孩子了。

不知不觉,他出落的像是抽条的修竹一般,让人赏心悦目。

桃林学堂挺大的,处处干净整洁,不像乡里的学堂那样到处都能看到尘土,显然是随手有人打扫和维修的。

宋春雪没有过多停留,得知其他的事情,夫子都会跟三娃交代,逐个处理之后,她跟着刘春树离开了学堂。

“这两日多谢你们家大人派你来,要不然我跟三娃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找谁合适。”宋春雪郑重道谢,“过些日子,下午我会做几个锅盔送过去,算作是我的谢礼。”

刘春树略作思索,“也好,在下先行替大人谢过便是。”

“好,那你先回去忙吧,我这就回家去做。”还好她昨晚发了面,这会儿应该已经发起来了。

回到家里,宋春雪发现老四不在家。

估计是跟认识的同窗旧友去了,她没有多管,收拾了屋子,给院子里发了芽的牡丹浇了水之后,去厨房忙着做吃的。

他们明日就要回去,她要多做些馍馍,放到窖里让三娃吃慢慢。

种地需要不少日子,做馍馍费时费力,饭三娃可以自己做。

这样想着,她做了八个锅盔,蒸了一锅米黄馍馍,拿出一些装在竹篮子里,盖了块干净的花布送到谢大人家。

谢大人不在家,她便交给家里的小厮,拿着篮子回了家。

午时,到了饭点老四手里提着一条小鱼回来了。

“娘,这县里的河水中竟然有鱼哎,娘吃过鱼吗,知道怎么做吗?”

这可让宋春雪犯了难,“没吃过也没做过,要不你问问旁人?”

老四仿佛早料定了她会这么说,拍着胸脯走到厨房,“我问过了,不如让我试试。”

毕竟是庄稼人的孩子,就算是不常做饭,但曾经做过,看也看了千百遍。

宋春雪记得老四后来很会吃,别看他现在高高瘦瘦的,发迹后可胖了,肚子大得像是怀了三胞胎。

看到他拿起菜刀,像模像样的处理巴掌大的小鱼,宋春雪忍不住看了又看。

这厨房的案板是厚厚的松木做的,四尺长三尺宽,擀面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施展不开。

大大的窗户能撑起来,外面的光线透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