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我,大唐首富,李二想嫁女儿想疯了> 第158章没想到白叠子还能保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没想到白叠子还能保暖(1 / 2)

到底多便宜,哪怕是赔本赚吆喝,李世民也不关心,毕竟赚便宜的是百姓。

如此双管齐下,煤炭的价格始终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范围区间。

至于蜂窝煤的价格,在这么多的竞争压力之下,也不可能提高太多。

虽然利润不算高,但是原料充足,薄利多销,商贾们还是很有热情的,而且铁匠铺都跟着赚到了钱,泥瓦匠也都跟着赚到钱。

有钱了他们就都可以消费,消费以后大唐的整个经济就都盘活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就显现出来。

大唐创立至今,还没有过这样的局面,真的是呈现了一片的繁荣景象。

房玄龄叹息着:“本以为某已经熟读了大唐经济学,今日之景象,让某觉得,对经济还是知之甚少,回去还要再多多研习。”

杜如晦则说道:“富平候确实是旷世少有的奇人,能够将经济规律如此总结出来,如果能够参悟透彻,何愁天下不太平。”

魏征则说:“如果谁能够参悟经济学,可就是宰辅之才。”

长孙无忌等人纷纷点头。

如果人人都有治国之才,大唐的江山将稳若泰山。

经济学联系着煤炭经济,给大唐的君臣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应用课。

两天后,房玄龄在大唐日报上面,发表了他的一个研读经济学的读后感。

结合了煤炭行业的兴起以及发展,深入浅出的谈了一下,他对经济学的个人感悟。

阐述了他的治国思想,在文章的末尾,房玄龄断定,只要谁能够参悟了经济学,谁就拥有了治世之才,宰辅之能。

报纸刚一出,就卖爆了,然后早就已经火出圈的大唐经济学,就再次火爆了起来。

百姓过冬的问题解决了,秦羽又可以悠闲几日。

以他的德行,只要一件事情进入了正轨,他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

他的目光投向了其他的事情上面。

于是秦府里就不断的持续的传来了弓弦的声音。

当然不是有人在弹琴,也不是有人在练习秦羽弓,而是下人们在弹棉花。

棉花的产地是中亚地区,是高昌地区传入到大唐的。

此时棉花还叫做白叠子,只有高昌知道如何用棉花织布,大唐此时还只是把棉花当做欣赏的花卉。

高昌国的布价格十分的昂贵,只有权贵们才能使用得起。

到了冬天,秦羽就命令长安城买来了所有的棉花,用来制作棉衣还有棉被。

大唐的被子里面还是塞的蚕丝,而且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够用得起。

穷人家的就是塞一些碎布头,还有稻草什么的放到麻布里面当做被子来盖。

根本就起不到什么御寒的作用。

现在有了煤炉子,有了火炕还有壁炉,百姓在家里可以抵御严寒了。

但是从家里出来,还是无法抵御严寒。

于是大量的百姓就只能够缩在家中。

找到了棉花,秦羽就开始教大家如何弹棉花,然后秦府就上演了弹棉花的画面。

裁缝经过几天的摸索,算是掌握了弹棉花的正确的技巧。

如今秦羽已经穿上了棉衣了,整个人外出比过去暖和太多了。

裁缝们经过了多日的努力,总算是做好了五套被子,还有五件棉衣。

秦羽把棉衣送给老秦,这么好的东西肯定先让自己家人用上。

“族叔,你看这棉被和棉衣怎么样?”

秦叔宝正在煤炉子边上烤火,上面就放着一个大铁锅,锅里面还温着秦家小烧。

正就着几个小菜,美滋滋的喝着呢。

他的日子现在是越过越惬意了。

秦叔宝接过一条棉衣:“这就是你这几天鼓捣的东西?”

边说把边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换上了棉衣,然后远离了煤炉子。

只是过了一小会儿,秦叔宝就说:“棉衣不错,很暖和,没想到白叠子还能做这个用。”

老秦把棉衣穿在身上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将士们。

他感慨道:“棉衣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如果数量足够,将士们都有棉衣穿的话,就不会畏惧寒冷,可以正常在冬季作战了。”

将士们御寒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冬季作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作为一个合格的将军,穿上棉衣就想到了将士们,也是情理之中。

秦羽道:

“棉衣现在少,但是我们可以大量种植棉花,我搞出棉衣棉被就是为了这个,有了这些,将士们可以在冬季作战,百姓们也可不必整日蜷缩在家里。”

给老秦留了两床被子,和两件棉衣,秦羽带着另外三床被子还有三件棉衣直接赶去了丽正殿。

丽正殿也经过了改造,装上了壁炉。

李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