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2 章 找销路(1 / 3)

第32章

当天孙希希就去找牛书记开了单位介绍信,让田铁柱送她上县里去了。

她对嘉湖这座县城的了解并不很多。

只在上回找照相馆装裱傅佑平的报道时,还有上上回带人去市博物馆时曾去过。

而且去相馆时是直线来回,去博物馆时甚至只是途经。

故尔到了城里,她也不着急乱跑,先找了个西餐厅喝起咖啡来。

这西餐厅也不太正宗,菜单上全是大列巴、红菜汤、奶汁焗鳜鱼、红肠冷拼之类的半俄半西混血餐。

倒是挺有特色。

她点了个苏式牛排和软煎马哈鱼。

那肉质嫩得嘞,比她在国营饭店里吃的牛肉还嫩得多!

可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二。

她惊疑不定,直到看见一对苏国夫妇走进餐厅,她问服务员:“这儿怎么有苏国人啊?”

不是她大惊小怪。

着实是嘉湖县地处偏僻,上回她去市里都没撞见一间西餐厅,一名苏国人,却在这边全撞见了。

那个服务员没空理她,小跑步过去把菜单递给那对苏国夫妇。

倒是另一位路过的服务员,好心地跟她讲了几句。

她问:“你是外地人吧?别看我们嘉湖偏,我们这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县内的电力、铁路两个项目,属于苏国援华的工业项目之一。

苏方派驻到嘉湖的人员也足有20人,其中高级专家就占6人。

县里极为重视这批专家,专门为他们在这条街开了四家俄式西餐厅、数家西点店,还有一家特别商店。

并为他们配置了俄语翻译。

就连她们这些服务人员,也都是从嘉湖高中招的优秀毕业生,并进行过长达半年的俄语日常对话培训的。

她说:“你要是饭点儿来,大门你都进不来!我们得腾座专供专家。”

孙希希一听,就记起这件事了。

因近代那段混乱的历史,我国的工业传承几乎完全断掉。国家想要在短时间内重拾工业,并从农业国转型成为工业国,只能求助于苏国老大哥,请求对方派遣高级人才来华襄助。

她心里就有了主意,在菜单上点了奶油口蘑海螺、酥炸鸡腿和海鲜茴香汤。

她说:“麻烦等会儿直接上菜给那对苏国夫妇,帮我感谢他们本着国际主义精神,过来传授先进技术。”

靠着这三个菜,她果然赢得了苏国夫妇的关注。

高鼻深目的男士微笑着朝她点了点头,他妻子还特意过来,跟她说了两句。

服务员从中帮忙翻译:“她在感谢你的好客,并邀请你共进午餐。”

这正中孙希希的下怀。

她大方答应,并请服务员帮忙拼桌。

她过去之后先是一顿寒暄,接着就开始像个好客的东道主,问他们吃过华国菜没?介绍起华国八大菜系,和八大之外的潮州

菜、客家菜等数十个地方菜系……

还说要由她做东,带他们去品尝品尝。

帮她翻译的服务员那点口语,几乎跟不上了。

她就喊她:“你音译就得了,再比点儿手势。这些专家脑子肯定好使,能搞懂的。()”

专家当然听不懂chaozhoucai(潮州菜)、kejiacai(客家菜)……

但听到一个国家居然拥有几十种菜系,这已经足够让他们叹为听止了!

孙希希装作要跟他们互留联系方式约饭,却不小心把遮在青花瓷布匹上隔脏的粗布给碰掉了……

苏国太太眼睛马上就黏在那块宝蓝色的布上,挪不开了!

她竭力维持自己的仪态,礼貌地询问:我能看看这块布料吗?()”

孙希希淡然笑道:“当然可以。”

把布匹递过去给她观赏。

苏国太太轻轻抚摸这匹布料,内心的震憾无以言表。

它只是一匹布!

却重工精致到让她轻易就能想象到,用它做成成衣后,穿上的人会多像16世纪宫廷里走出的古典公主!

孙希希清楚地知道,苏国对服装的管制不那么严,苏国的社-会-主-义者甚至是赞美小布尔乔亚的。

于是她跟她推销:“这匹布是复刻了市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清康xi年间青花山水纹罐的图案来的。”

“这件馆藏据说当年曾是皇帝御用之物,以珠明料的氧化钴青料呈色烧制。为了复刻它,我们用了绘画中的分水技法渲染,再辅以枫香染的染色技法,以枫香油为原料制备深浅不一的染料,这上面的提花纹也是纯手工织就的。”

她跟她讲了很多,最后提到:“这种枫香染染好了,是不会褪色的。它能传给你的女儿,再传给你孙女。”

苏国太太惊呼道:“太神奇了!”

托音译的福,她其实只听懂了“宫廷御用”、“稀有技法”、“能传承两代人不变色”这三层意思。

但这已经足够了,已经很了不起了!

她丈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