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洞庭湖(1 / 2)

东海激烈的战斗波及到四周岛屿和城市, 灵异部门特工不停帮助国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基本上什么交通工具都用上了。

和东海比较近的其他国家也在时刻准备着,海啸地震, 什么都被预测过。

不管灵异部门和东海神灵们, 消失的叶璐先去了一趟四川省。

和前几次在此地探索的迷茫和未知不同,这一次探索她是带着目标来的。

嘉州市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 年平均产水量113.7亿立方米, 距今5000~10000年间才有人类活动痕迹。

第一个当地部落由帝俊女儿建立的。整个四川古巴国古蜀国和帝俊文明也有关系,这是三星堆祭坛出土青铜扶桑树和金乌的根本原因。

叶璐根据金乌们的记忆, 找到西南帝俊部落的地点、巴国蜀国文明,并且复苏一些西南地区的神灵们, 数量不多不少。

有一些帝俊国的首领也是非常强悍的。

当然,她目前主要目的不是这个。

一番探查以后, 叶璐重踏上金乌们所在的箭板镇,和峨眉山曾经辉煌的纯阳道观。

再把此地细查一遍。

金乌、扶桑、羿箭等全都是从近古战争中转移的, 而能够轻松转移他们的只有圣土息壤,但圣土息壤又不在四川省嘉州市。

唐朝不愧是个人才杰出的时代,入道者超多, 四处旅游者超多。

叶璐在纯阳道观下面发现被封印若有若无的息壤气息,和苏醒的龙脉联合在一起, 这个说明吕洞宾是拿着息壤找过来的。

“!!!”

果然, 和随侯珠一样,不管当初帝俊炎帝黄帝部落的斗争如何,息壤还是落入到了阳世人的手中, 而没有永远被埋葬。

但为什么会默默无闻呢?

叶璐一边查,一边思考,纯阳真人吕洞宾绝对曾得到或触碰过息壤。

吕洞宾,唐代人,在《宋史》中记载吕洞宾和陈抟是‘亦师亦友’,曾经为死去的陈抟写过一首纪念诗《哭陈抟》。

扶摇子陈抟(871年-989年),活了117周岁,历经唐、五代十国、北宋,这可以证明吕洞宾从唐朝一直活到了宋朝时期。

古人年龄超过50岁的都是有福气了,何况活117岁的,肯定有道行。

主神大胆推测,小心求证。

唐宋期间,恰巧丢失了一件宝物——和随侯珠齐名的传国玉玺,又叫和氏璧。

准确讲,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传国玉玺不过是个‘石头’而已,在楚王没有意识到它的力量之前,普普通通的石头。精卫公主手里的也是个石头,只不过在她严重是能填海、杀死水兽或者隔绝水兽能力的石头。

只有传国玉玺的身份,可以掩盖遮挡各种问题,帝俊一脉后人楚民的机智。

叶璐在峨眉山转悠了两圈,思考的同时,手一划,豆下两只讨人嫌的猴子。

一瞬间消失在原地。

山中猴群们:“???”

为什么他们连人形生物也不能欺负了?

以前皮猴们是山中大王,各种抢游客东西,而现在峨眉山的灵兽凶兽相当疯狂,天天被欺负的它们只想哭,一个个不得不变乖。

**

“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描写吕洞宾)

箭板镇和峨眉山的交叉信息看起来可能只与洞庭湖有关。

解释太牵强了?

是有点。

最主要的问题是洞庭湖在龙脉苏醒以后,本该越来越大、恢复从前第一淡水湖地位,可偏偏面积又和以前一样缩小,再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了。

“息壤。”

息壤可以轻松做到这个。

之前洞庭湖的不断缩小也是因为息壤,因灵异能力下降,息壤能力也下降。

和近古神灵们相比,叶璐掌握的知识、信息、记忆可全面得多了。

整合信息,能立刻搜寻到洞庭湖这里。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by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

从古至今,关于洞庭湖的诗词水画多到数不清,关于洞庭湖的神话很多,唐朝只有个‘柳毅、龙女、洞庭湖君’的野史传闻。

自春节开始,灵异部门一直派特工驻守在这里。

在龙脉苏醒以后,洞庭湖在缩小也引起各方专家的注意,洞庭湖里面的灵兽凶兽数量出乎意料地少,那只年兽莫名其妙消失。

白茫茫一片的洞庭湖看似风平浪静,却已折掉他们不少的探索财力物力。

至今找不出原因,只能暂时封锁。

叶璐本来打算上巳节或清明节以后来一趟的,谁知意外来的如此突然。

这个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