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开局一个箱子,结局一个王朝> 第251章 署理县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章 署理县令(1 / 2)

李尧刚刚开口,旁边的楼东方就悄悄用脚踢他,示意他今晚暂时不要据实相告,免得给人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

你刚说完提拔人家做县令,回头就说我需要你帮忙,这利用的意图太明显了,不如过个三两天再让朱任侠出兵更好。

但李尧对楼东方的提示置若罔闻,坦坦荡荡的道:“只因巡抚江东之遇到了麻烦,要求各地出兵增援省城。我们黎平实在抽不出兵马来,所以我才想起了兄弟你……”

李尧说着话从袖子里取出书信交给了朱任侠:“这是江巡抚的求援信,朱兄弟你看一眼。”

“多谢知府大人坦白相告。”

朱任侠拱手致谢,双手接过书信飞快的阅读起来。

看完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嘶……杨应龙成气候了啊,竟然连都司大人都战死沙场了?”

李尧感慨道:“飞练堡一战,都司杨国柱率领的五千人马全军覆没,这可是贵州三分之一的兵力。损失了这部分人马,单靠我们贵州的军事力量,已经无法剿灭杨应龙的叛军。必须等朝廷派遣大兵讨伐,才能平定播州之乱。”

大明初期,朱元璋在西南边陲设立了十四卫,随着后期不断的裁撤,再加上卫所制度的荒废,如今的贵州只剩下六个卫所。

而且每个卫所的人数也从五千六百人锐降到了不足三千,也就是说整个贵州的兵力大约在一万八千左右。

这些兵力散布在贵州各处,包括贵州卫、永宁卫、铜鼓卫、毕节卫、清平卫、都匀卫,以及一个黄平千户所。

卫兵作为大明朝廷的正规军事力量,不仅要听从巡抚和都司的调遣,还得肩负保卫地方,开垦田地的任务,不可能所有人全部拉到前线打仗。

为了讨伐杨应龙,都司杨国柱从贵州卫抽调了两千人,又从永宁、铜鼓、毕节三卫各自抽调了三千人,组成了五千人的正规军事力量,向播州展开了进攻。

杨应龙采用诱敌之计,将杨国柱引诱到飞练堡,三万伏兵乱箭齐发,将这五千卫兵一网打尽,就连都司杨国柱、指挥同知李廷栋也全部阵亡。

贵州都司杨国柱乃是河南登封人,今年四十九岁,他的官职全称是贵州都指挥使司指挥使,简称都司,大明朝廷的正二品官员。

简而言之,都司就相当于后世的贵州军区司令员,绝对的重量级人物。

没想到,这位都司大人竟然战死沙场,死在了杨应龙叛军的枪下,这绝对是一个足以撼动朝廷的大新闻。

在贵州官场,目前的老大绝对是巡抚江东之,堂堂的正二品官员,执掌贵州的军政大权。

他是安徽歙县人,今年五十五岁,万历五年的进士,曾经在御史台做过左佥都御史。

因为性格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江东之深受万历皇帝器重,于三年前被任命为贵州巡抚,成为大明朝廷的封疆大吏。

江东之到任后革除弊政,发展教育,积极提拔饱读之士,并在贵阳建立“甲秀楼”,因此深受贵州士人的爱戴。

江东之虽然擅长内政,但却短于军事,对于近在咫尺的播州宣慰司杨应龙无力遏制,导致杨氏叛军迅速壮大。

在历史上,就是因为都司杨国栋的全军覆没,导致万历皇帝勃然大怒,把江东之罢官贬职,由按察使郭子章接任巡抚,继续主持贵州的军政工作。

在巡抚江东之下面则是三司。

分别是布政使贾昌,湖南怀化人,正三品官员。

按察使郭子章,江西泰和人,从三品官员。

以及刚刚在飞练堡战死的指挥使司杨国柱,到目前尚且尸骨未寒

因为播州之乱被贬职的封疆大吏除了贵州巡抚江东之之外,还有四川巡抚谭希思,俱都被贬为庶民,前往京城听候发落。

彼时,坐拥八万兵力的杨应龙势力滔天,连战连捷,纵横西南,无人能敌,贵州指挥使司、四川指挥使司、广西指挥使司都吃尽了苦头,屡战屡败。

杨应龙的军师孙时泰向他建议乘胜追击,攻克重庆,进而直捣成都,占据四川对抗大明朝廷。

但杨应龙犹豫不决,不想离开播州老巢,而是希望不断的用胜仗作为筹码和大明朝廷讨价还价,继续在西南地区做他的土司王。

播州的混乱局面让万历皇帝龙颜震怒,于是起用在辽东巡抚职位上被罢免的名臣李化龙为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御赐尚方宝剑,节制贵州、四川、湖广三司军事大权,前往西南平定播州之乱。

李化龙到任之后连续罢免多名总兵、参将、副将十余人,从南方各地陆续调集了二十四万兵马围剿杨应龙。

经过四年的战争,明军最终攻克了杨应龙在海龙屯修建的老巢,平定了这场被列入“万历三大征”的叛乱。

由此可见,杨应龙的叛乱声势浩大,大明朝廷动用了半壁江山的军队,靡费了三百多万两军饷方才平定,仅靠江东之一个巡抚的力量,根本无法扑灭这场熊熊大火。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飞练堡战役刚刚发生,噩耗还没传到京城,江东之在贵州巡抚的位子上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叛军获胜之后兵分两路,杨应龙命令麾下大将项范、邓无前各自率领两万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