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寒门贵女> 第25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0章(2 / 2)

也没了种子粮下种,现在都夏天了,整个宁州就没几个长成的庄稼,补救早就来不及

了,朝廷不管,整个宁州因为这一年的断收成只怕能闹几年饥荒。

这也是祝翻从直沽走的原因,她得借道粮食大省河南等地给宁州百姓借到一年的粮,把最难的今年给撑住了,不然整个朔羌恐怕都要陷入预计的大/饥/荒。

现在宁州还在巴巴等粮呢,何况最难的去岁冬天?什么时候“供大于求”过?

“然后呢?”祝翻忍不住继续问俞俊生。

俞俊生叹了一口气,继续说: “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要那时候宁州的粮食真能供大于求,那怎么会饿死那么多人的?但人家是官,咱们还得拿盐引回去挣钱,也斗不起来,也就算了,结果等回到扬州,

咱们手里的盐引也几乎都废了,都是做盐商的一本万利,挣多挣少的区别罢了,谁能想到还能遇到这样的事?”

“怎么,盐引是假的?”祝翻不解地问俞俊生。

俞俊生正想开口继续说,和他一起的盐商有些担忧地摇了摇头,俞俊生看了一眼祝翻,还是说了:“做咱们这行的,不是手里拿到盐引就一本万利了,我是小盐商,所以靠盐为中介挣商铺利润,得老老实实地去宁州纳粮按流程拿盐引。真正有靠山的大盐商可不需要真的纳粮到边关换盐引,甚至宁州还没寒潮前,他们就已经提前拿到了盐引,等到贩盐热时,割的就是咱们这些人的钱袋子……“你想想,他们实际上根本没有纳粮就得到了大量边关盐引,那宁州的粮食账册上得有多少空粮,咱们实打实的粮被记录打折估计也是拿去平那部分虚账了,宁州知州为什么被砍头?只是拿种子粮供军吗?”

祝翱听到这里不由坐直了身体,宁州被问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漕运关口运作了太多虚无的盐商支援粮,整个官僚体系上下平账,在库粮不足的情况下,平出了一个“供大于求”的账面,让中央一时对宁州

灾情的饥荒失去了基础的判断,才导致救济缓慢,造成这样的惨剧。

当真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地方官场生态,趁着战乱物资难理账,就运作出了这样的亏空。

朔羌那些蠢虫一样的官与垄断级别的盐商、粮商、棉商勾结,这些垄断级别的商人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拿到了大量经商红利,然后官商系统互相分利,就是真正的大鱼,俞俊生这样的小商就是小鱼,他们进

不去潜规则的门路,就只能按照正经规则办事,投入的资本就被拿去平账。

但俞俊生这样的盐商并不是最底层的生态,他那一番话里的卖惨也是半真半假,假如他以极高成本得到了盐引,那他还是要挣钱的,挣的这部分钱自然就是从百姓身上来啊,百姓是真正的虾米。而宁州那些陷入人祸而死的百姓连虾米都不是了,他们的饥寒交迫、他们的妻离子散、他们的白骨露野,对于大鱼阶级们而言是趁乱挣钱分利的最好的肥料。只要有利润,尤其是战争以及饥荒背景下冒出来的这样大的利润,就算朝廷治贪的刀子高高悬在他们头顶,他们也能够为了这疯狂的利益铤而走险。祝翻越想越觉得背脊发寒,盐商一番话,让她发现朔羌的水比她想得还要深。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食利阶级,真正的肉食者,祝翻发现自己从前对贪污腐败的想象有些太浮于表面了,若真像她推想的那样,安敬良这样的人再死一千次也不够!祝翻平静下内心的怨气,继续问俞俊生: “你们那的大盐商都有哪些人?”

俞俊生便说: “那些著名的几家几乎都是,比如什么扬州的吴家、杭州的钱家、苏州的范家……”

“苏州的范家?”祝影忍不住重复了一遍,问: “是我想的那个范家吗?他们家也做盐的生意?”

俞俊生笑了起来,说:“不是他家还有哪家?他们家不是分家了吗,其中有个嫡支就做了这个,不然人家那么多钱您难道以为都是老老实实本分挣来的吗?”

祝翻自嘲地笑了一下,说:“也是。”

最后她问俞俊生:“你与我说这些,诉求是什么?”

俞俊生摇了摇头,说:“就是想告一下官吧,哎,万一您能整改一下局面,也是好的。”

祝翱重重地看了一眼俞俊生,没再说什么,盐商们招待她的茶她一口没喝,只是说: “也不早了,该了解的我已经了解了,告辞。”祝翻起身离开,站在门口的金未晞就像个影子一样跟着她送她回去。

“恭送祝大人!”盐商们都站起身行礼,他们对眼前这个新出茅庐的巡按寄予了某种微小的愿望。

回去的路上,金未晞为她提着灯,两个人走在月色下,祝翱忽然叹了一口气,问: “金大人,你对刚才那些话怎么想?”回应祝翻的是一片寂静,祝翱回头看向金未晞,金未晞看了祝翻一会,才说: “我不懂这些,不敢评价。”

“只是……”金未晞还是忍不住继续说了: “那些盐商的话也不能全信,有卖惨的嫌疑。”

“我要真有本事整改,也不是为了他们盐商请命的。”祝翻说。

那些默默死去的宁州百姓,有灾荒危机的朔羌百姓,才是她离开京师离开中枢抵达西北的目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