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寒门贵女> 第22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1 / 2)

渐渐的,终于到了元新十六年的年尾,祝翱终于蹲到了自己的第三份差事——御前轮值。

体己殿乃元新帝的起居宫殿,体己殿前的外书房便是元新帝下朝之后办理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象征相权的议政阁就在体己殿隔壁,翰林官轮值办公的配殿就在议政阁与体己殿中间,既方便御前侍奉,又方便入阁办公。

能够御前轮值的翰林官都有定数,一般情况下是按照资历与官位定轮值顺序的。

祝翻虽然是本届状元,直授修撰,但是资历尚浅,按照开国以来的定例,总要在翰林院修史沉淀上个一年以上,才有排班御前的资格。

但祝翻到底因为出入东宫与皇孙上课搭上了天梯,皇孙殿下地位尊崇,祝翱上课所写下的教案都要让太女与元新帝过一遍眼的。祝翻虽然才将《千字文》给皇孙讲完,但是她上课的内容与体系早就不是《千字文》本身了。元新帝检验了孙女被教学之后的成果,又仔细看了祝翻的教案,怎么都挑不出一个不好来。

因为讲官的差事办得好,祝翻更加入了元新帝与诸位议政阁丞相的眼睛。

于是到了年底,祝翱还在忙着修史,御前就有侍臣到翰林院传口谕,命翰林院修撰祝翻兼任中书参议司直,按次序轮值御前报道。

参议司直也是从六品的官职,一般由翰林官兼任,可以到御前侍奉,同时也需要去议政阁打杂,属于丞相们的秘书官性质的职务。

中书参议司直的职务就是草拟诏制敕与参与表章,同时轮值誉写御前起居与朝议纲要,也算是皇帝与丞相们的“笔杆子”之一。

虽然也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是对官员的个人素养要求极高,御前的文字工作不仅要求文官的学识功底极强,也要求能够不犯忌讳、品出各种政令下的政治信号,这都是技术活,需要硬功底的。

御前笔杆子的侍奉工作,是年轻资历浅的官员能得到的最靠近权力中枢的机会,如果能做好,自然就入了皇帝与议政阁丞相的眼,又锻炼了见识,很容易就能从见习中枢渐渐步入中枢,是上等的捷径。

但是做不好犯了忌讳,轻则贬官被斥责,重则丢官丢命。

祝翻听到了自己的新任命,也知道虽然有点风险,但怎么算也属于搭上天梯了,虽然面上谦逊,心里也忍不住感到志满意得。

与祝翻一道入翰林的李守直与沈霁听到了她的新任命,心里也忍不住发酸,一同修史的时候虽然有职位高低的区别,但都是翰林,区别不大。

现在他们还在书卷堆里修史,同僚都能御前侍奉了,那就是千差万别了。

李守直也只是酸了一会,他马上恭贺道:“恭喜祝修撰,此去也算见习议政了,将来一飞冲天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沈霁也道: “参议司直,也算见习小阁相了。”

祝黝摆手道:“夸张了,我人微言轻的,侥幸到御前与议政阁侍奉,官位浅薄,也委不了什么重任,想来不过到陛下与诸位阁相跟前现眼,做些誉抄的工作。何至于一飞冲天?”

李守直与沈霁听了面上只是笑,也不反驳祝翻,祝翱如今要去御前轮值了,身上还有皇孙的教学任务,再要参与校订史书,也是分身乏术。

于是仇仁礼便交代祝翱结清自己上一卷的校订任务,就与同年的翰林院观政进士交接工作。

仇仁礼做主将几位翰林院的观政进士加进了校订史书的任务组,等祝翻交接完毕,这些观政进士们也就有了正式的翰林院差事。

与祝翻同年做官的几个女进士里,左留女、梅令仪、韦简舜都是翰林院的观政进士,现在都被委派了校订端史的工作,意味着她们几个三年之后留职翰林院是板上钉钉的了,三年之后基本能被授官编修一职。

祝翱也很是为这几个同年感到高兴,除了祝翻这种因为状元身份一步登天做到正式翰林官的存在,三鼎甲之外的最优秀的进士都是这样的升迁流程;先翰林观政,观政考核成功后步翰林史官,史官熬资历熬到轮

值御前的机会。

几个女同年一边与祝翻交接工作,一边也恭喜了祝翻得到了见习议政阁的机会。

虽然她们也高兴自己能够有正式差事应付观政之后的授官考核,但是与祝翻对比起来,却又觉得差距又拉大了。她们还在见习翰林院,同年做官的祝翻都见习议政阁了,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虽然各自都有一些隐秘的情绪,但她们依旧发自内心为祝期感到高兴。

梅令仪叹了一口气,直接对祝翻说道: “从前你我同在应天求学,你做第一时,我常常第二第三,那时候只觉得与你只不过差了一点点。

“后来乡试你第一,我第六,我也只觉得不过差了一点。到殿试你是状元做修撰,我是翰林观政,你御马夸街天底下第一位女三元,我便知道我们差的不是那一点了。我心里虽然不服气,但却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虽然不如你,却也为你高兴。”

说着她发自内心地朝祝翱笑了一下,说: “祝翻,恭喜你!”

祝翻看向梅令仪也心无芥蒂地笑了一下,她与梅令仪的关系一直是竞争大于友善。

少年时与她最交好的几个同学里并没有梅令仪的身影,但是因为梅令仪一直紧追着她的成绩与脚步,祝翱也常常暗自在意梅令仪的存在,她也知道梅令仪同样在意自己。

虽不是挚友,但是她们之间因为常年隐秘的竞争,多了一种不足以外人道的默契。

很快到了祝翻御前轮值的日子,那天正好也是学士汪泓的御前轮值的日子,秉持着老带新的原则,汪泓吩咐祝翻到时候与自己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