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真无天命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明真无天命焉?(1 / 2)

金陵城中。

崇祯帝看着手中的奏折,好半响没有言语。但他抽搐的脸颊,紧蹙着的眉头,无不在说明皇帝的内心远不是一平如水的。

王承恩低头在一旁恭候着,他太了解崇祯了。所以也更清楚皇帝此刻的不平、悲愤以及……,无奈。

是啊,无奈。

命运的捉弄,可不就叫人无奈么。

如果崇祯帝能早十年拿到如此之良种,必可叫北地多保留几分生机,那么大明的江山就也能多增添两分生气。

而有的时候就是那少少的一丁点生气,便可以叫一个王朝躲过灭顶之灾。

哪怕那些良种被朝廷分发下去后会尽数落到士绅豪族手中呢,只要良种被大范围的铺开,早晚它会散入民间,为所有黎民所有的。

一年之生可当三年。

这是撒个概念?

对百姓会有多大的激励,会给他们多大的希望?

这是可叫天下无饥的至高神器啊。

可偏偏这东西却在这个时候才给发现,而且还发现在郁洲山岛,发现在自家女婿的地盘中。

当郑森再次离开郁洲山岛的时候,一个传言风一样扫过江淮大地,越过长江,传进江南朝堂百官士林的耳中。

一时间那是众说纷纭。

但初开始的时候,却是无人相信的。

但也有一些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理念,真就奔赴郁洲山岛去了。

而那个时候也正是岛上夏收的时候,一切自然就再无可遮掩了。

朝廷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岛上确有良种,一年可及三载。

铺天盖地的奏折跟雪花一样登时堆满了崇祯帝的案头。

说什么的都有。

有单纯的建议崇祯帝大赏驸马爷的,也有建议崇祯帝行周都督故计的,但是千万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直接拿大明朝祖训说话的。

反正不利于秦朗的居多。

崇祯帝一直留中不发,让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亲自前往岛上走了一趟,现在消息发回来了。

良种属实。

可崇祯帝却为难了,不仅为难,他内心里还更加不忿,憋屈,不平。

最后这一切都化作了一句话:“大明真无天命焉?”

崇祯帝现在特别的迷茫。

天下明明有如此良种,却偏偏赶在眼下时候爆出来——现在是什么时候呢?是大明丢了京师,然后李自成亦丢了京师,关外的鞑清反倒坐进了紫禁城金銮殿的时候。

是继大明太祖皇帝驱除蒙鞑,一扫胡腥,恢复中原之后,又被关外鞑虏打进中原的时候。

这是不是就是大明已失去天命的警示呢?

还有李自成,那也不成气候的。

他草草登基之后就带着大队人马和缴获撤离了京师。大部队一分为二,一路出居庸关向西去,一路往中原向南去。

出居庸关向西的那队人马凭靠着宣府的抵抗,最终在大同站稳了脚跟。

先李自成出京去往大同养伤的罗虎,进大同的当天,就借着大宴众将的机会,把大同总兵姜瓖及其兄弟和心腹一网打尽,然后挥洒大把银子收揽军心。而一样的事,李双喜也在宣府做了一回。

只不过李双喜下手没罗虎那般毒辣,最终饶了王承允一条命。

毕竟这位总兵大人在先前,不仅是出城三十里相迎李闯大军,还亲自向城内军民宣讲起了老李的“不滥杀,免徭赋”施政主张,以至于叫本是国破城陷的悲情剧,瞬间化作了欢灯结彩的大喜事,全城焚香夹道欢迎。

所以李双喜饶了王承允一命。

可也就是这一饶,使得城坚兵众的宣府,仅仅抵抗了阿济格大军不到五天,便宣告陷落。

李双喜本人都险些被王承允生擒。

而罗虎把大同镇上上下下清理的干净,所以大同镇能力抗鞑清大军而无惧色。反正在消息传来的时候,大同还没有丁点要陷落的可能呢。

所以李自成的西路军且站稳了脚跟,如果老李在北直隶之南也能站稳脚跟,多打几次望都之战这样的胜仗,那鞑清即便占了京城似乎也一样王气不足。

然而老李刚打了一场大胜仗转眼就在定州一败涂地,大将谷可成领兵断后都阵亡于乱军中了。

谷可成可是闯军五大营的前营统帅,跟李过、刘芳亮是一个级别的重将。

这样的大将都死在了军中,可见李自成败得有多惨。

所以李自成的局面并不好,不但在北直隶站不住脚了,怕是连黄河以北的怀庆、卫辉和彰德三府也会丢个一干二净。

而等到清军喘了一口气,他们再兵进中原,越过黄河还很南吗?

到时候这几乎就是当年女真之势的重演啊。

“皇爷多虑了。金陵才是我大明龙兴之地,金陵且在,大明如何会没了天命?海云伯乃皇爷之婿也,这良种长在郁洲山岛,可不就是长在皇爷您的手掌心里么?”

王承恩宽慰着崇祯皇帝,但心底里却已经在告诫自己,以后啊,跟那位离得远一些。

哪怕那位表现的非常乖觉,已经发了两万石良种送往金陵。届时皇帝再把良种发回江淮凤阳,那就尽可以招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