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20(1 / 2)

16.阿马蒂亚·森:大饥荒的原因

阿马蒂亚·森,1933年3月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的圣蒂尼克坦,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于1959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一生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最大的成就便是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代表作有:《技术选择》《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论经济不公平》《就业、技术与发展》《贫穷和饥荒》《选择、福利和量度》《资源、价值和发展》等。

阿马蒂亚·森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除了经济发展外,还有福利经济学。1981年,他的《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对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饥荒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一个国家饥荒的形成并非仅仅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在这些饥荒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原因,那就是饥荒的形成机制。要想找出饥荒的形成机制,必须仔细分析不同的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的,为什么灾难发生之后,一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社会群体连果腹这种最起码的生存福利都享受不到,只能活活饿死。按照阿马蒂亚·森的话来说,饥荒的形成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饥饿的人有需求而无消费——这些人的粮食消费权利被废止了。

阿马蒂亚·森一生都为社会最贫困成员考虑他们的生计问题,他致力研究福利经济学就是为了揭示社会公众的生活水平与政府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因此,他被称作“经济学界的良心”。

17.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全名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2月9日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小城加里,是美国著名的经济

学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布鲁克斯世界贫困研究所(BWPI)主席,先后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客座教授)和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任教,曾与人合著《公共经济学讲义》《商品价格稳定理论》《不平等的代价》《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等书。

斯蒂格利茨曾担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学家,在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著的《经济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自1993年出版以来,迅速在经济学领域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齐名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该书的出版,对西方乃至世界经济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书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信息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国际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第二版的中译本上,斯蒂格利茨特意加上了《中国:近期与未来的挑战》一章,来指导中国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斯蒂格利茨对经济领域的贡献使他获得了两个大奖,分别是1979年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和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在一封推荐信中说:“斯蒂格利茨是印第安纳州加里市出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18.克鲁格曼:唱衰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

克鲁格曼全名保罗·罗宾·克鲁格曼,1953年2月28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毕业于耶鲁大学,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任教,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

克鲁格曼的主要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他成功预言了亚洲的金融危机,被调侃地称为“唱衰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亚洲经济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经潜伏了深刻的经济危机,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亚洲经济必将进入一段时间的调整时期。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功预言,奠定了克鲁格曼在世界经济领域“经济大师”的地位。2011年,克鲁格曼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一文,再次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他认为中国现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面临挑战,或许会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危险区域和危机的新震源。2015年1月24日,克鲁格曼再度到中国发表演讲,主题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的机会和挑战”,他对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给予称赞后,便再次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目前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关于“唱衰中国经济”的调侃他也友好回应:“我不是唱衰中国,十五年后,如果我还活着,我还会来讲中国成功;不过如果你们五年就请我回来,我可能就不会讲中国成功了,因为短期内以局外人士的眼光来看,中国很可能会碰到很大的麻烦。”

克鲁格曼对自由贸易及全球化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自创出一套全新理论,来解释自由贸易的问题,他才华横溢,总是能够深

入浅出地向读者表达经济学中遇到的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经济天才。

19.格林斯潘:美国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