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20(1 / 2)

16.将危机扼杀在摇篮: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效应,也属于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又称为破窗谬论,是由心理学家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的,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上。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实质上,破窗理论并不局限于用来解释一个破旧的窗户对房子造成的影响,它还可以用来解释很多其他社会现象。例如,当我们发现地板脏了而未及时去打扫,那么这种“本来就脏了,再脏一点也无所谓”的心理会使我们更加有意无意地加快地板脏的速度。当某件衣服上有一颗纽扣掉了而没有及时缝上,那么很快这件衣服上所有的扣子都将不知所踪,甚至整件衣服都被折腾得不像样子。

不难看出,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可以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因此,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不起眼的错误,我们要及时地纠正,不能任由其发展,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7.什

么是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经济学中研究成本变动的常用参考指标,它是指企业在原来的生产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需要增加多少总成本,包括工人工资,原材料,燃料费用及机器耗损等。

简单来说,边际成本就是指企业多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需要增加的总成本。众所周知,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但是这个成本的降低并不是无限度的降低,而是在一定的规模数量中才能实现的。当超过一定的规模数量时,会存在生产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上涨的现象,当生产增加产量的边际成本大于该产品的利润时,企业就处于亏损状态。比如说,某洗衣机生产厂家,通常情况下,它生产第一台洗衣机时的成本是最大的,生产第二台的时候成本会减小,直到生产够一万台,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最低。这时候,若再多生产一台,也就是当它生产第一万零一台的时候,成本又会升高。此时,这最后一台洗衣机的生产成本就是边际成本。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以边际成本为研究内容的生产成本仅仅包括变动成本,不包括其他不变动成本,因此计算十分简便,同时,单位成本的数据来源不是估计、假设及预测,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与企业真实的数据更相符合。此外,边际成本所得出的利润与销量挂钩,更能准确地计算出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实际利润是多少。基于边际成本的这些优点,在现实生活中,它的用途十分广泛。

18.勒纳指数:垄断也不能任

意涨价

勒纳指数是一项反映企业在垄断状态下垄断势力强弱的指标,主要反映某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程度。勒纳指数是以其提出人阿贝·勒纳的名字命名的,具体内容是: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比上价格,所得到的数值便是代表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与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勒纳指数等于价格减去边际成本再除以价格,它的范围应该在0到1之间,越接近1代表垄断势力越强,市场竞争越小,当勒纳指数等于1时,代表该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反之,勒纳指数越接近零代表垄断势力越弱,市场竞争越激烈,当勒纳指数等于0时,表示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用公式表示就是:勒纳指数=(垄断价格—边际成本)/垄断价格。举个例子,假设某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10元,而垄断价格是30元,它的勒纳指数就是(30—10)/30,约等于0.67。这时候,该产品的垄断地位已经属于偏高状态。

在市场交易中,由于勒纳指数的存在,垄断就不能不顾消费者的意愿而任意涨价。但是,勒纳指数的计算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它是对价格和边际成本进行静态比较下得出的,忽视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变动因素,而且,就企业来说,边际成本并不容易算出,因此,勒纳指数在实际经济中应用并不十分广泛。

19.帕金森定律:行政机构为何会人浮于事

帕金森定律就是官僚主义现象在经济学中的称呼,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

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于1958年提出的。具体内容是说:一个机构组织人员膨胀的最主要原因是该机构有一个资质平庸的管理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特意找来两名比自己资质更差的助手来完成自己的工作量。这两个助手也很无能,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只好每人又找来两个更加平庸的助手。这样一来,本应一个人做的工作量就会分摊给7个人。以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